活动详情
何谓古琴 古琴,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,是文人四艺之首。《乐书》言:“琴者,乐之统也”。在文人眼中,古琴被列为“正音” 如蔡邕言:琴者天地之正音,得其材可以合天地之正器;得其人可以合天地之正道,得其律可以合天地之正音。故伏羲制琴以象天地阴阳之数,而合神明之德,是谓正音。

琴中有天地 古琴之韵,不仅于音律中,甚而在天地间: 自古琴学融世人道德、礼仪、理教、尚俗与宇宙天地间的山川、河流、风雨雷电于一体,使天声、地声、人声与三尺琴面成为一种综合体,其中的变幻莫测与博大精深值得用一生探深。此,自琴之构可知: 古琴长约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,象征三百六十五天; 其面板呈弧形,象征天;地板为平制,象征地; 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,象征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,暗合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对应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 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,分别各加一根弦,增至七弦,象征君臣之合恩; 古琴有十三个徽位,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; 下有两个出音孔,称为龙池、凤沼,象征太阳和月亮。

自古大才出少年 若要有所成,必需从小熏陶调养。学琴有三大益处,可伴孩子终身。 生慧—— 上古之音,沉而悠远,如旷谷、如空山,使人心静。静能生定、定能生慧,从而激发少儿本心潜能,对早期教育起到重要作用。 美育—— 琴声,舒缓平静、空灵飘逸,通天地山水;琴事,百转千回,寓言隐意,通诗词画作。以此为径,引传统文化之清幽,经眼耳口鼻舌身意,令意识在优雅的感受中漫步,自潜移默化重获得美学启蒙。 丰识—— 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,宁王平沙落雁怀高志,遗民潇湘云水述离情,隐士渔樵问答抒心愿……由琴声知古今事,穿越千年,徜徉历史,丰识怡志。 师者·贤者 少儿古琴老师:舒心。 舒心老师传承九嶷派精髓,多年来致力于少儿授课,并根据少儿学习心理特点,自创“少儿古琴启蒙三十课”,以全新的理念更新了古琴教学格局。 打破传统“勤学苦练”定式,引入视频,音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,声情并茂地将古琴与孩子们学过的诗经、唐诗、宋词结合在一起,用古琴的声音来诠释诗经“鹿鸣”,李白“静夜思”,汉乐府“江南”的情怀与文采,让古琴教学更立体、更生动。 启发兴趣、深入知觉,引领孩子走进文化的殿堂。